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(简称放化所)是新中国放化事业的发祥地,是我国重要的核化学、核化工综合性核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,主要任务是在满足国防科研需求的同时,为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。
放化所成立于1958年,在七十余载的发展历史中,为我国的"两弹一艇"等国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,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。
我们有着优良的人才队伍
放化所现有工作者400余人,科研人员占比75%,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达70%,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近60%。具有两院院士、国家高层次专家、享受政府特贴人员、国家人才工程中青年专家、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、集团首席科学家、集团科技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若干。在主要业务领域拥有多个科技创新团队,其中乏燃料后处理-先进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创新团队被评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。
丰富的科研资源
拥有全国唯一可开展后处理全工艺流程热试验研究平台-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(CRARL),以及多个可开展强放射性科研工作的实验设施。拥有IAEA-CAEA联合认证的核保障与核安保联合培训中心、IAEA认证的国内核保障领域网络实验室,2个中核集团重点实验室(核不扩散与核安保技术重点实验室、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重点实验室),1个三合一认证的分析测试中心。
充足的科研经费
“十四五”期间,经费总量预计25亿,年人均科研经费超过160万元。